冯仲平做客欧洲大讲堂
精彩阐释“中欧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学术专题
3月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研究员做客“欧洲大讲堂”,受邀就“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这一问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学术讲座。活动开始前,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与冯仲平亲切会面,就共建学术共同体、推进学术研究交换意见,丁超、柯静、刘厚广、董希骁参加会面。柯静主持讲座活动。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议题是“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冯所长高屋建瓴地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回溯了欧洲在世界权力格局中国际地位的兴衰变化,以及欧洲一体化起源的历史背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冯老师对欧洲一体化不断扩大进程下的中欧关系变迁进行了系统性论析,其中2004年和2020年被视为中欧贸易关系变化的转折点。另外,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几次重大危机也是本次讲座的一个重要分析角度,诸如欧元区危机的冲击波,间接助推了部分中东欧国家“向东看”战略的提出,进而也为2012年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启动创造了契机。
第二部分重点梳理并分析了2019-2022四年间影响欧洲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以及欧盟对华政策基调的演化趋向。主要内容包括:从2019年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政治认知和政策定位的变化,到2020年围绕新冠危机展开的政治叙事之争,再到2021年拜登上台作为一个新的中介变量,更加强调以多对一,联欧制华的战略路线,最后到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加重了欧洲对华的负面认知,尤其是来自中东欧地区的国家,迫于安全保护需要,不得不更大程度地追随美国。
第三部分主要就朔尔茨访华对中欧关系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冯所长看来,近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国家以及欧盟领导人释放了不少希望保持合作的信号,这与欧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一些新考虑有关。这种新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寻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作用。第二,经济合作需求使然,欧洲希望中国市场以及产业链和供应链能够维持稳定和安全。第三,认识到欧洲和美国的对华经济利益不同。
除此之外,冯所长还对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作了一番展望。在其看来,第一,欧洲不会轻易改变对华三分法认知定位。中欧关系未来将呈现出合作、竞争与对抗并存态势。第二,中欧关系不会脱钩,但欧洲将减少对华经济上依赖,争取产业链多样化。第三,通过中方努力,欧洲有可能成为中美博弈中的平衡力量,中美欧关系将成为重要的三边关系。
最后,在讲座互动环节,来自欧语学院两位硕士研究生和一位本科生,分别就欧盟战略自主趋向、欧盟地缘政治转向的战略考虑,以及欧盟战略自主的意涵及中欧关系的可能性支点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冯老师逐一对几位同学的问题给予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并赞许了欧语学院学子的问题意识。互动结束后,柯静院长代表欧语学院师生对冯仲平所长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温度的讲座,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本次学术讲座亦是我院教师党支部开展学习二十大精神的一次集体研修课。与会党员表示,从本次讲座中深刻学习并领会了当前中欧关系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亦对当下的欧洲非通用语教学,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指引意义。
撰稿:王弘毅
审核:刘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