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地区的跨界民族融入问题:以斯洛文尼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裔移民为例

作者:斯洛文尼亚学者 时间:2023-02-28

编者按】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斯洛文尼亚面临的移民问题日趋严峻,移民融入问题成为重要挑战。阿尔巴尼亚裔作为斯境内所有来自前南斯拉夫的移民群体中唯一的非斯拉夫群体,数量正不断增长,大有超过波黑移民成为斯第一大移民群体之势。然而,天然的语言和宗教又为这一群体的融入带来更大障碍。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聚焦斯洛文尼亚第三大城市采列主体居民对该市阿尔巴尼亚裔社区的态度,探讨斯洛文尼亚阿族移民的融入现状和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引入

个人和群体的迁移在历史上早已有之,而当代语境下的移民则在规模和政治性两个方面与前者具有明显区别,对自由民族国家,尤其是移民移入国造成多方面挑战。要制定适当的移民政策,促进移民融入当地社会,使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和谐共处,需要考虑到移民的公民权、社会参与、文化权利、当地民众仇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极考验施政者智慧。

斯洛文尼亚也面临上述问题。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还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时,斯洛文尼亚就已经开始积累移民问题处理经验,但该国政府至今尚未设计出合理高效的外来移民融合政策,在社会上也未能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斯洛文尼亚面临的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剧。本文以斯洛文尼亚第三大城市采列Celje的阿尔巴尼亚裔族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地主体居民对其态度以及态度成因。从逻辑结构上,本文可分为引入、主题居民对移民与少数族裔态度成因的经典理论、采列阿尔巴尼亚族裔现状、基于实证调查的采列主题居民对阿尔巴尼亚族裔态度研究以及结论五个部分,其中三、四两个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之所以选取阿尔巴尼亚族裔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阿尔巴尼亚裔社区在斯洛文尼亚正不断增加,2019年1月,仅采列市常住人口中就有1012人拥有科索沃公民身份;另外,在所有来自前南斯拉夫的移民群体中,阿尔巴尼亚裔是唯一的非斯拉夫语群体,而语言成分又是决定移民融入情况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阿尔巴尼亚族裔是有较高价值的研究对象。


2

主体居民对移民与少数族裔态度成因的经典理论

学界对于本土居民对外来移民的态度成因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本文在理论部分所回顾的或经典或年轻的理论主要来自于欧洲相关研究,但也借鉴了少部分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

1.  符号互动论

在对于本土居民对外来移民的态度成因的相关研究中,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概述了个人如何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过程形成对自己、他人和更广泛的社会的态度。在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社会及社区更多被当作有机体而非拥有自我的个人集合体来观察。这些有机体有自己的组织,并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文化、地位、社会角色、制度、规范、价值观等各种因素作出反应。然而,若只以该理论进行研究,往往会过度放大这些因素的作用而忽略更广泛的整体环境。

符号互动论的概念并非研究社会对移民态度及其成因的核心,但是是几乎所有后续理论方法的起始理论之一,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其中前者以经济利益为基础解释主题居民对外来移民的态度,如本地人和移民在获得社会资源、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国家福利方面的竞争;而后者则侧重于群体间基于种族、宗教、习俗、传统等方面的互动。

2.  政治-经济学理论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关研究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该理论一般着眼于移民的经济影响,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解释原住民对新移民的态度。以这一视角进行的研究多聚焦于移民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原住民和移民之间对社会资源的竞争、政府与移民相关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等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理论认为,个人对移民的态度不仅是由上述个人经济利益形成的,也是由个人所认同的群体利益形成的。

在具体模型方面,该理论一般认为,低技能移民劳动力的涌入会增加低技能工作的供应,降低主体居民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和就业率,提高本土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而高技能移民劳动力的流入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低技术工人更有可能反对低技术移民,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对这种移民有更积极的态度,同时也有较少的民族中心主义情绪和更好的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但除劳动力市场外,国家政策也是影响民众对移民的态度的重要成因。人们普遍认为,低技能移民是巨大的财政负担,其享受的福利超过了他们支付的税额。因此,即使是高收入的本地人,也有可能因经济因素反对低技能的移民劳工,支持高技能的移民劳工。

除上述因素,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样关注移民对社会安全、腐败、犯罪等问题带来的影响。

3.  社会-心理学传统

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相比,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的领域更加广泛丰富,包含了所有影响移民国家的社会包括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时考虑到个人对建立同质化社会的深层、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偏好,以及对文化、宗教、种族身份威胁的恐惧。该理论视角下相关研究视角也同样非常丰富,尤其会注重对移民的同化如语言问题。


3

采列阿尔巴尼亚族裔现状              

1.  斯洛文尼亚和采列的阿尔巴尼亚移民

据斯洛文尼亚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数据,约有25万移民生活在斯洛文尼亚,占总人口的12.1%。这一比例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16。斯洛文尼亚所有移民中,以来自前南斯拉夫的移民为主,其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最多,占所有移民的43%。来自科索沃的移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自2002年以来,人口普查不提供关于民族或种族身份的信息,因此可按国籍划分的人口数据估计斯洛文尼亚境内阿尔巴尼亚裔移民的比例。2018年来自科索沃的移民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一倍多,在斯洛文尼亚所有移民中数量位居第二。在采列,科索沃移民同整个斯洛文尼亚的排名一样,是当地第二大移民群体。截至2019年1月1日,采列市总人口中有1012人拥有科索沃公民身份。

从历史上来看,在斯洛文尼亚独立后早期,由于科索沃的军事冲突,仅在1999年就有2500名难民抵达斯洛文尼亚。随后,阿尔巴尼亚人则主要是作为经济移民从前联邦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到斯洛文尼亚。在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后,来自前南的移民占所有外国移民的85%之多。截至2002年,斯洛文尼亚有7177名居民称阿尔巴尼亚语是他们的母语。到2019年,来自科索沃的移民在斯洛文尼亚已达16748人,实现大幅增长。阿尔巴尼亚裔移民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其中大多数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

2.  阿尔巴尼亚恐惧症、媒体表现和移民政策

近年来,“阿尔巴尼亚恐惧症”抑或“恐阿症”Albanofobija成为斯洛文尼亚民族主义的表现之一,被用来描述阿尔巴尼亚人和阿尔巴尼亚裔移民的偏见、种族距离、歧视和仇外心理。这个词可以在两种意义上理解:在排外的背景下,在有大量阿尔巴尼亚移民的国家对阿尔巴尼亚人的成见;在民族主义的背景下,多数人口和阿尔巴尼亚少数族群之间存在的公开冲突导致的成见。斯洛文尼亚的恐阿症主要属于第一类。其中最重要的文化原因之一是,想象中的欧洲社区的领土是由反对土耳其人、穆斯林、黑人等族裔的地区等形成的,而阿尔巴尼亚人属于非斯拉夫民族,且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对阿尔巴尼亚人的恐惧可以根据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来理解。另一方面,斯洛文尼亚靠近西方、东正教和伊斯兰世界的交汇点,这加强了民族主义者心中对斯洛文尼亚作为“西方文明堡垒”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动荡以及随后的过渡期,为排外和歧视提供了成长环境,最终导致了对独立时生活在斯洛文尼亚领土上的后南斯拉夫社区的歧视和偏见。斯洛文尼亚应当警惕这一现象演变成更广泛的对外国人、其他种族群体和文化及其价值观的仇恨。

在媒体方面,本文作者也对斯洛文尼亚媒体对采列和斯洛文尼亚的阿尔巴尼亚移民的描述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其报道大多是负面的,多将移民与犯罪联系起来。在斯国内近年来涉阿尔巴尼亚裔的报道中,只有门户网站斯洛文尼亚国家广播电视台rtvslo.si和劳动报delo.si对移民进行了较为客观、视角较为多元的报道,而研究涉及对其他媒体都都采用了负面的描述和报道。除了媒体,社交网络和论坛也是针对阿族人发表敌意言论的常见场所,由多位匿名作者在类似平台针对阿尔巴尼亚移民发表了仇恨、暴力和极端的评论。

除了媒体的表述,移民政策在塑造多数人的阿尔巴尼亚恐惧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斯洛文尼亚现行移民政策体系名义上是奉行民主和欧洲标准,但具有明显排他性和限制性。不仅在斯洛文尼亚,移民政策已经成为整个欧盟的一个突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各国不是在管理移民,而是关心如何组织移民。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成为一个“堡垒”,其核心焦点是边境安全和加强移民控制。大多数人对移民的恐惧越来越大,认为移民会抢走欧洲人的工作,成为福利国家的负担,威胁到主体文化,并导致更高的犯罪率。


4

采列主体居民                
对阿尔巴尼亚族裔态度调查研究                

1.  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

为探索采列当地主体居民对阿尔巴尼亚族裔移民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作者通过随机抽样检验进行了实证调查。实证调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随机抽样进行的10次半结构化访谈,样本包括5名女性和5名男性受访居民,年龄在21至56岁之间;另一部分是封闭式调查问卷,样本数量为176。

问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探究受访者对阿尔巴尼亚移民的态度,如受访者对采列的阿尔巴尼亚移民数量、阿尔巴尼亚移民的影响、阿尔巴尼亚移民的同化程度、与移民的接触、以及移民对经济、文化、宗教和犯罪率的影响的看法和评估;第二类是受访者本身情况,如性别、教育水平和每户每月净收入水平,以探究对移民看法形成的影响因素。

2.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解释

性别上,女性受访者57%,男性受访者41%,2%不明;

年龄上,受访者出生年份从1932年到2003年不等,其中1991年(17%)和1992年(11%)出生的受访者人数最多;

教育程度上,完成高等教育、大学或学院的人数最多,为50%,其次是完成职业教育或中学的人(24%),然后是完成硕士或博士的人(22%);

国籍上,斯洛文尼亚国籍81%,塞尔维亚人13%、克罗地亚人10%、波斯尼亚人3%、黑山人2%、马其顿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各1%,5%不明;

职业方面,受访者中67%的人有工作身份,9%的人为失业身份,其余的人是学生13%、退休人员5%、家庭主妇2%,2%不明。

家庭收入方面,12%的家庭收入在300至800欧元之间,39%的家庭收入在800至1500欧元之间,36%的家庭收入在1500欧元以上。

3.  结果和内容分析

首先,在总体印象方面。91%的受访者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移民到采列的人数增加了,同时他们预计斯洛文尼亚在未来十年将只允许少数45%或极少数32%人移民到该国。54%的受访者认为采列已经成为一个更糟糕的生活场所,62%的受访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十年的生活质量将会恶化。大多数受访者强调需要限制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移民,这种观点反映了对移民社区的负面看法。

在文化方面,40%的受访者认为移民没有被充分同化,29%的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被同化,19%的人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被同化了。当被问及阿尔巴尼亚移民对斯洛文尼亚语的了解时,45%的受访者认为阿尔巴尼亚移民不懂斯洛文尼亚语,高达61%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允许阿尔巴尼亚移民用自己的语言上学,只有1%的受访者认为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上学。另有41%的人认为文化受到威胁,31%的人认为宗教和宗教传统受到威胁。

在经济方面,38%的受访者回答移民对斯洛文尼亚经济不利,38%的受访者认为移民既不坏也不好,13%的受访者认为阿尔巴尼亚人移民对斯洛文尼亚经济有利。

在社会安全方面,59%的受访者认为阿尔巴尼亚移民社区相关的犯罪增多,34%认为犯罪水平没有变化。

根据收集到的答案,总体而言,受访者对阿尔巴尼亚移民表达的负面意见多于正面意见。并且基于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宽容性越高)、性别(女性宽容度高于男性)、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宽容度越高)所做出的假设都未能得到证实。


5

结论          




  在主体居民对阿尔巴尼亚裔的态度方面。参与调查的受访者所呈现出的结果证明,采列主体居民对阿尔巴尼亚移民社区主要持负面态度,负面程度则根据领域(经济、安全、文化等)不同而具有差异。而这一态度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心理、劳动力市场利益、媒体渲染、国家政策等多个要素。            
在主体居民对阿尔巴尼亚裔的态度影响成因方面,基于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宽容性越高)、性别(女性宽容度高于男性)、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宽容度越高)所做出的假设都未能得到证实。这预示着未来采列少数族裔包容领域情况不容乐观。            
  在未来,根据关于阿尔巴尼亚裔移民增加趋势的统计数据可以预计,阿尔巴尼亚裔社区将会超过在数量上位居多年第一的波黑移民,成为采列和整个斯洛文尼亚最大的移民社区。多元文化必将成为采列和整个斯洛文尼亚在未来必须面对的议题,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不仅要在经济领域,也要在社会领域更多地关注移民问题,寻找改善多数群体和少数群体之间关系的方法。具体解决方案包括:修改立法,更认真、有效地处理媒体和社交网络中的偏见、陈旧观念和仇外心理传播;国家机构应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更充分地解决本地主体居民的关切和恐惧;地方社区应积极探寻新路径,使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并帮助他们学习斯洛文尼亚语。            

           


作者简介:Damjan Mandelc,卢布尔雅那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学研究员、副教授,民族研究协会、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协会以及斯洛文尼亚社会学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全球化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等。

Vanja Gajić, 卢布尔雅那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译者简介:王雨辰,北京外国语大学斯洛文尼亚语专业学生,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选题来源:Damjan MANDELC, Vanja GAJIĆ: “Odnos večinskega prebivalstva do priseljenskih skupnosti: Celje in priseljenci albanske narodnosti,” TEORIJA IN PRAKSA. 2022; 316.644:314.117-054.72(=18)(497.431)

原文网址:https://www.fdv.uni-lj.si/docs/default-source/tip/odnos-večinskega-prebivalstva-do-priseljenskih-skupnosti-celje-in-priseljenci-albanske-narodnosti.pdf?sfvrsn=0





       

       

审校:董希骁

编校:刘帅杰 许妍楠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