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外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论坛”隆重举行

作者: 时间:2021-11-25

2021924日,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与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2021年北外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傅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欧亚非事务部主任龙嫚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副校长Maria Stojcheva、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等作了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就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合作、高校科研合作及高等教育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开幕式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静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他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他指出,八十年来,北外的发展始终符合国家战略需要,为中国的国际交往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北外涵盖了15种中东欧国家语种,是中国开设数量最多,人才培养能力最强的院校。在中东欧研究方面,北外大量优秀学者在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包括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建设、申报各类高级别研究课题等。赵刚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双方的合作意向与需求潜力巨大,未来可期。此次论坛以教育和人文交流作为主题,希望双方能够推陈出新, 不断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霍玉珍作为论坛嘉宾发表了致辞。她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源远流长。在新时期,双方的国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友好关系和情谊一直不断延续和发展。双方合作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形成了涵盖多个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合作框架。在后疫情时代,抓住机遇是双方需共同面对的课题。基于此,霍大使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二、探索教育合作的新途径,提升语言教学水平质量;三、强化彼此基础研究,有效实现成果转化;四、充分挖掘互译潜力,服务双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教育交流合作这一重点领域均积累了丰富经验,相信在未来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傅博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祝贺北外建校八十周年,并对北外的贡献表示肯定。她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呈现出共赢、多赢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成了机制化教育对话,校际合作硕果累累;二、深化联合科研项目,涉及领域广泛;三、加强高层教育官员沟通,探讨更多合作可能;四、最大化发挥平台效应,增进双方互联互通互信。她表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今后将日益密切合作,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



龙嫚首先简要介绍了留学基金委的工作职能,详述了我国公派赴中东欧国家留学的情况。她指出,留基委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优化布局,加强管理,在过去五年共选派两千余人赴中东欧国家留学,涉及一百三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之后,她介绍了国别与区域研究及外国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指出目前留基委与中东欧国家在直接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她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立足高远,进一步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合作旗舰项目。



开幕式后,中方和外方嘉宾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Maria Stojcheva在线上以“学术人文对话和交流”(APPD)这一术语作为开端,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回顾了中保交流的历史发展,最后她介绍了EurasiaTransform Europe等教育合作项目,强调双方合作的互信与互鉴。

郝清新首先祝贺北外成立八十周年,对北外与罗兰大学从五十年代开始的友好合作表示肯定。他指出,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及匈牙利对中国开放的政策,中匈两国的合作不断深化。在语言教学领域,北外在对外汉语教育方面功勋卓著,其中的重要成就包括匈牙利孔院的成立、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教授以及汉匈字典的编写等。

刘作奎在线上作了以“中国—中东欧合作理论的再思考”为主题的发言。他首先回溯了这一领域过去存在的观点,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概念、功能、技术等三个层面阐释了自己的理论,最后表示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对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借鉴。

金利民带来了“以语言相通促文化理解”为主旨的报告。她首先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指出语言背后有思想有逻辑,学习语言是深入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随后她介绍了中国—中东欧国际中文教育合作的开端以及孔院的三大功能,即提供中文教学服务、促进多元文化理解、推动中外教育交流。最后她表示,希望通过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双方都能发现彼此文化的美,在多元中实现和谐与理解。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进行,汇集了四十多位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分论坛围绕“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中国—中东欧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的高校科研合作”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研究”四个主题,分别由梁占军、茅银辉、高歌、原航主持;林温霜、董希骁、蒋璐、苑大勇等作了精彩评论。



在闭幕式上,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丁超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与会学者们在会上展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数据,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不仅在理论层面不断创新,在实践意义上也不断突破,这对促进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丁教授对青年学者和同事的创新学术成果表示赞赏,并代表论坛主办方向所有与会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撰稿:陈悦

摄影:周子涵、刘磊

校改:王弘毅

审核:刘厚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