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作者: 时间:2021-11-25

62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人民网等新闻媒体代表共50多人出席会议。


《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和中东欧研究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作者除北外教师之外,还包括来自外交部、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来自部分中东欧国家的学者。本报告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中东欧16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安全等领域最新动态,以及中国-中东欧“16+1”合作的年度报告,对于中国社会各界全面了解16国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寻找合作机遇、规避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报告力求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全面审视中东欧各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旨在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参考,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手资讯,为国内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准确权威素材,为赴中东欧留学人员和旅游者提供实用信息,为国内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中东欧国家国情、拓宽国际视野提供一个内容全面、信息准确的读本。


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理解和划分,中东欧地区包括16个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制度全面转型的国家。中东欧各国在自然禀赋、历史演进、思想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既有诸多共性,又各具特色。这些国家地处东西方的交汇处,是联通欧亚非的枢纽,战略位置重要。在历史上,该地区曾不同程度遭受外族入侵或奴役,具有反抗压迫的传统和斗争精神,民族意识极为强烈。16国的官方语言大多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但也有些语言分别属于罗曼语族、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等。16国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以及伊斯兰教。20世纪中后期,中东欧国家曾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剧变后,这些国家经历了政治转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议会民主制,在制度上全面与西方接轨,但综合发展水平与西欧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20162017年的中东欧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社会继续发展,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欧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不可避免地在中东欧国家荡起涟漪。一些新问题、新思潮的出现,对中东欧国家未来的走势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持续观察和思考。回顾20162017年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形势可以看到,大部分中东欧国家举行了选举,选举和政权交接基本平稳;但也有一些国家政府变动频繁,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新兴政党迅速上位,民粹主义影响不断扩大,部分国家出现所谓的“民主倒退”,“新老欧洲”之间矛盾重重。这些现象,既与中东欧国家自身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又与欧盟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


经济方面,20162017年中东欧国家保持平稳增长,但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英国退出欧盟、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以及申根区内的有关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的潜在限制性障碍,会对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会产生影响。外交和安全方面,中东欧国家都将“回归欧洲”作为优先的发展方向,积极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但因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以及国家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中东欧国家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和战略选择与德法等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它们一方面渴望尽快融入欧洲,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发展节奏。中东欧16国均致力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将积极发展同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作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同时注重与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的务实合作,不断加强同中亚、拉美、非洲国家的交流合作。


中东欧国家是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一批国家,与我国有着长期的友好传统,在政治、军事、经贸、文化、科技、教育、青年、体育、新闻等各个领域都与我国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2012年至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定期举行会晤,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未来合作重点方向和领域,引领和组织推进各个领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中东欧合作更是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继续取得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尽管中国社会对于中东欧地区的总体认知度显著提升,各层级合作热情不断高涨,双方交往日趋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成果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仍缺乏比较系统、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双方下一步的深入合作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和阻碍。为此,系统性地追踪中东欧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向中国社会提供一份比较完备、详实的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努力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安全等多个视角,对中东欧地区的整体面貌和国别情况给予关注,同时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的全方位合作进行梳理,力求成为中国了解中东欧国家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东欧国家政党格局尚未定型,“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2016~2017年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形势延续了近年来的特点:选举基本平稳进行,政府变动较为频繁,政党格局尚未定型,“民主制度”面临挑战。2016~2017年,有10个中东欧国家先后举行了议会选举,选举期间没有意外发生,选举和政权交接以及政府变动基本平稳进行,没有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表明“民主制度”在中东欧国家运转正常。除因议会选举导致的政府换届外,中东欧国家还经常发生政府变动,主要表现为政府遭弹劾下台、政府辞职和政府改组等。从中东欧国家议会选举和政府变动情况来看,政党格局在多数国家尚未定型,出现新党迅速上位,一党独大格局改变等新倾向。中东欧国家的民主制度面临挑战,匈牙利和波兰继续“民主倒退”,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党力量增强,西巴尔干国家的“民主制度”依然脆弱。这表明民主制度在中东欧国家不够稳定和成熟,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我们对中东欧国家的当前政治发展状态认知,如果以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为样板,那么,中东欧国家、特别是西巴尔干国家的民主制度还不够成熟和稳定,甚至在某些国家出现“民主倒退”,这也是欧盟屡屡干预的原因;如果从中东欧国家的内外形势考量,那么,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的不成熟、不稳定甚至“倒退”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符合其实际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具有中东欧各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当然,如果以欧美国家民主制度遇到的问题为背景,那么,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面临挑战则是欧美国家的普遍现象,只是中东欧国家遭遇的挑战比其他欧美国家遭遇的更大。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变化不会超出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至于它们的民主制度将越来越与欧美国家趋同,还是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特色,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平均水平高于欧元区国家

《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2016~2017年中东欧国家的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增长平均水平高于欧元区国家。中东欧国家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欧盟结构基金流入量开始增加、中东欧地区关键贸易伙伴欧元区国家经济回暖、名义工资和就业率提高刺激私人消费持续增长。大部分国家的银行处于良好状态,不断扩大的贷款推动了居民消费增长。此外支持性的财政政策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推动力。2016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这主要是由于投资减少,特别是建筑业投资减少。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也出现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私人资本消费的增长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中东欧国家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欧盟的发展基金流入量开始增加,劳动力市场需大于供,欧元区国家经济回暖等,而支持性的财政政策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推动力。通过打击逃税,部分国家税收大幅增加。当然,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英国退出欧盟、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以及申根区内的有关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的潜在限制性障碍对中东欧国家督导经济增长会产生影响。


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上呈现明显的多样化

《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地区局势与世界体系的变化对中东欧国家的安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乌克兰危机后的紧张局势,中东欧国家被迫增加军费开支,同时加强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尽管北约内部因为军费问题争执不休,但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是既定的外交战略,北约仍然是它们目前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唯一依仗。在中东欧国家与北约的军事合作背后,既隐藏着北约威慑俄罗斯、控制中东欧的战略意图,也暗含着中东欧国家谋求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的苦心。在反恐方面,恐怖主义活动对中东欧国家的威胁相对较小,但是中东欧国家仍需防止海外恐怖主义在该地区的传播和扩散,以及警惕本土激进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异化和发展。


在外交领域,中东欧国家都将“回归欧洲”作为优先的发展方向,积极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然而,因为地理位置、文化宗教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中东欧国家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和战略选择也不尽相同,难以保持一致的立场。伴随着逆全球化的兴起,民粹主义势力在一些国家迅速崛起,使得中东欧国家在外交领域的差异性开始增加,在对外关系上呈现明显的多样化。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一路前行,已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格局。5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层交往频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迄今已举行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16+1国家协调员会议及地方领导人会议的定期召开对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有序推进,经贸投资合作持续进展,互联互通建设顺畅,产能与产业合作成果显著,金融合作风生水起,农林合作稳步推进,教育、青年、体育、科技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精彩纷呈,卫生合作快速发展,地方合作红红火火。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等十余个领域合作平台的建立,充分调动各国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了各国的优势和作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投资经贸促进年、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促进年、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年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媒体年等四次主题年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促进民心相通,深化17国间的了解与友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落地生根,各国合作愿望更加迫切,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给17国人民带来实惠。

中东欧16国国别形势报告

一、国别报告“阿尔巴尼亚”指出:

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阿尔巴尼亚国内政局基本稳定,党派斗争依旧激烈,入盟进程司法改革取得进展,双边与多边交往更趋活跃。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阿尔巴尼亚一面积极参与北约行动以提升地区影响力,同时积极响应柏林进程,力争早日加入欧盟,一面遏制并提防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影响。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总体安全形势平稳,但敏感因素时有显现,内外压力依然存在。国内经济增速较快,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开发、贸易等方面均有进展,就业有所增加。在文化方面,2016年适逢文坛巨匠卡达莱寿诞,被称为卡达莱文化年。教育领域,高校招生录取、财政管理等问题上的改革举措引发颇多争议,改革尚处探索阶段。中阿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框架下不断深化,加强政治互信,经贸、旅游、人文交流、地方合作等各领域取得新进展,中阿传统友谊全面提升,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二、国别报告“爱沙尼亚”指出:

政治方面,2016年爱沙尼亚迎来了新一轮大选,克尔斯季·卡柳莱德高票当选爱沙尼亚共和国新总统,也是爱沙尼亚首位女总统;经济方面,2016年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缓慢但稳步增长;社会方面,爱沙尼亚迎来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人口增长;外交方面,爱沙尼亚注重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传统友谊,以欧盟和北欧为主要对象开展经济外交,致力于推动和加强区域合作,而2016年恰逢中爱建交25周年,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框架下,爱沙尼亚与中国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进展,中爱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别报告“保加利亚”指出:

2016~2017年,保加利亚政坛仍维持常态化的波动:欧洲发展公民党在总统大选中失利,党主席博里索夫重演了辞职、再当选的戏码,使保政坛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对外政策方面,保加利亚继续致力于欧洲—大西洋的发展方向,积极融欧,参与北约在黑海的系列军演,关注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进程。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在中东欧持续推进,保加利亚积蓄了一定的后发优势。2016~2017年,保经济平稳增长,但出生率低,人口负增长、老龄化趋势明显,人才外流严重,增加了保劳动力市场的压力。

四、国别报告“波黑”指出:

波黑2016年最重要的事件是向欧盟递交了入盟申请,并且在年底前拿到欧盟的考察“问卷”,开启了迈向欧盟候选国的第一步。内政方面,地方选举前波黑塞族共和国的一场公投被视为波黑内战结束以来民族关系的最大危机之一。波黑2016年经济小幅增长,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技能人口流失现象更加严重。外贸方面,中国仍然是波黑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且双边贸易略有下降。与此同时,波黑更加积极地参加“16+1合作”,希借助这一平台,深化与中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国别报告“波兰”指出:

在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大背景下,2016~2017年,波兰在政治生活方面表现出民粹主义抬头、政治斗争激化的特点,执政党的一系列举措在波兰国内以及欧盟内部引发广泛争议。在经济方面,波兰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负责任的发展战略》为波兰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威胁波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波兰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波关系发展持续向好。

六、国别报告“黑山”指出:

2016年,黑山举行了议会选举,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继续执政,组成了以杜什科·马尔科维奇为首的新一届政府。经济方面,2016年,黑山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失业率有所下降,旅游业、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大型跨国能源项目频现。“欧洲一体化”仍是近年来黑山最主要的政治和外交目标。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此外,中国与黑山在经贸、文化、旅游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七、国别报告“捷克”指出:

2016年到2017年,捷克先后举行了地方选举、部分参议员换届选举及政府换届选举。2016年经济增长虽相对放缓,但经济基础稳固,整体运行良好,失业率不断下降;2017年经济增速较快,市场整体信心提升,年底时失业率为欧盟最低,就业率达到本国历史新高。外交方面,捷克政府继续深化维谢格拉德集团合作,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呼吁和强调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对华关系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3月访捷,中捷关系被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步入历史最好时期。捷克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16+1合作”,寻求与中国更多的务实合作。

八、国别报告“克罗地亚”指出:

2016年以来,克罗地亚政局波动频繁,先后经历了提前议会选举、地方选举、执政力量内部调整等重大事件。执政党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巩固权力,克政局或将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方面,继2015年实现增长、结束6年衰退期后,克经济于2016年继续增长,呈现企稳向好之势。克政府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采取经济促增措施,并妥善处理重大经济事件, 2017年经济继续实现增长。克致力于深度融入欧盟、加强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也重视同各国,尤其是同中国发展双边关系。克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其框架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希望抓住机遇,实现国家发展。


九、国别报告“拉脱维亚”指出:

2016~2017年拉脱维亚政局基本稳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强化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融合,改善人口状况,成立于2016年2月的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改革方案。2017年6月,地方选举顺利进行,共选举出1614名地方议会成员。经济方面,各项指标总体发展平稳,但尚未达到增长预期。波罗的海铁路建设项目实现突破,确定了线路、工期及相关技术细节。外交层面,继续奉行立足欧盟北约、重视周边的务实外交政策,寻求共同原则、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在“16+1合作”框架下,中国和拉脱维亚在政策对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2018年6月,拉脱维亚将迎来独立100周年,拉政府推出长达五年的庆祝项目,以期增强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及国家海外形象建设。


十、国别报告“立陶宛”指出:

2016年立陶宛举行了议会选举,农民与绿色联盟党爆冷胜出,组阁执政,在与其他政党共同执政的过程中能否维持其选举时提出的执政理念成为该党未来的主要挑战。立陶宛经济体量不大,但相对发达。2016年,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对立陶宛经济有不利影响,但立陶宛经济仍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过快,有可能为立陶宛未来经济发展带来隐患。2016年为中立建交25周年,双方以此为契机,在双边政治关系、经济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十一、国别报告“罗马尼亚”指出:

2016~2017年间,罗马尼亚按新修订的选举法举行了大选,政府进行了多次更迭,各政党之间斗争激烈,国内政治存在着较大风险。在经济领域,2016年罗马尼亚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几大支柱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罗马尼亚十分重视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注重黑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对华关系也是罗马尼亚外交战略中的一个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机制促进了两国高层的交流,同时也将在两国经贸、基建、能源等方面增加合作。近年来,罗马尼亚面临人口下降过快、社会老龄化以及劳动力逐年下降等社会问题。


十二、国别报告“马其顿”指出:

2016~2017年,马其顿国内政局动荡,马民众发起的“彩色革命”对该国的政治稳定形成冲击,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国加入欧盟、北约造成影响。经济方面,马其顿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进出口贸易额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长。社会发展方面,马其顿人口总数近年来持续增加,但增速缓慢。外交方面,马其顿一直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重点发展同美国和西欧等国家的关系。在邻国中,马其顿与希腊、保加利亚两国由于国名及语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与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两个邻国的关系发展平稳。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与“16+1合作”框架下,马其顿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进展顺利,两国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十三、国别报告“塞尔维亚”指出:

2016年和2017年,塞尔维亚分别进行了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执政党塞尔维亚前进党在两次选举中胜出,巩固了执政地位,塞尔维亚的国内政治将迎来一段相对稳定期。政府将努力完成加入欧盟的改革并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在经济方面,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改善投资环境,有望在2017~2018年度迎来稳定的发展。塞尔维亚高度重视中塞关系,深度参与“16+1合作”,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的投资和中国企业的参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十四、国别报告“斯洛伐克”指出:

2016年,斯洛伐克进行了议会选举,执政的方向党虽然再次蝉联议会第一大党,但遭遇重挫,斯洛伐克政坛不稳定因素增加。2016年,斯洛伐克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失业率明显下降,消费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斯洛伐克的国际影响力有明显提升,在2016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成果丰硕。2017年,联合国大会选举斯洛伐克外长米罗斯拉夫·莱恰克为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虽然中斯关系在2016年经历了稍许挫折,但是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的趋势并未改变。

十五、国别报告“斯洛文尼亚”指出:

2016年,斯洛文尼亚政局基本保持稳定,国家在现任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经济,将解决居民就业作为首要目标,改善民生。在外交领域,斯洛文尼亚积极扮演其在欧盟中的角色,改善与邻国关系。2016年,斯洛文尼亚继续积极参与“16+1合作”框架下的各项活动,中斯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十六、国别报告“匈牙利”指出:

2016~2017年,匈牙利内政局势总体稳定,政治生态继续表现出青民盟一党独大、左翼反对党散弱、极右势力蓄力扩张的势头。各政党围绕2018年国会选举进行的准备和角力已经开始。2016年匈牙利经济增速略有回落。政府在充分利用欧盟发展资金的同时,进行了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中心由跨大西洋地区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为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匈牙利积极调整其外交与安全政策,以保障其国家利益。难民危机爆发后,匈牙利民族意识加强。匈牙利人口减少和年轻人才外流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和匈方“向东开放”战略相向而行;经贸投资往来在“16+1”合作框架下取得突破,金融领域合作亮点频现;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成果丰硕。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